【媒體報導】走進阿里山 看鄒族山林智慧

走進阿里山 看鄒族山林智慧

江俊亮 |2020.10.02

經驗豐富的獵人,會截取竹筒裡的貯水解渴。 圖/阿里山管理處提供

【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】阿里山擁有層巒疊翠的山林、變化無窮的流雲飛瀑,蘊涵豐富的人文風釆及原民文化,漫山遍野的竹林,是鄒族人的生活寶藏,族人在山林間一旦無水可飲用,還會依經驗截取竹筒裡的貯水解渴,見證族人的山林智慧。

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馬惠達表示,台灣有豐富多樣的高山地形,包括中央山脈、雪山山脈、阿里山山脈等五大山脈,猶如「台灣屋脊」縱貫全島,這些山脈又稱「脊梁山脈」,交通部觀光局將今年訂為「脊梁山脈旅遊年」。

馬惠達指出,「脊梁山脈旅遊年」,以推廣台灣脊梁山脈的奇、險、峻、秀為目標,阿里山管理處日前則以「濛脈邁鄒」為主題,帶領遊客走進阿里山蓊鬱的森林古道中,探索鄒族原住民的生活法寶、體驗鄒式美學。

利用植物,把松木當作火種

阿里山管理處更邀請在台日本攝影師小林賢伍(Kengo Kobayashi),將阿管處規畫的鄒族生態旅遊,透過他細膩的觀察視角,拍攝《神話の大地》影片,詮釋阿里山的生態與鄒族神話之美,帶領民眾探索鄒族文化。

在小林賢伍的影片中,他以俯瞰的視角,從阿里山小火車穿梭樹林提到鄒族的「造人神話」、「射日神話」與「洪水神話」,透過旁白「天神搖動大楓樹而造人」、勇士面對「兩個太陽,把一個太陽射傷成了月亮」,以及族人如何歷經洪水、避居玉山,最後在山林間安身立命的經過。

馬惠達表示,「濛脈邁鄒」共分四大主題,包括:「部落美製造所」、「鄒吧學習假期」、「阿里山的饗宴」及「脊梁山脈假期」等,共有九個部落、十五場主題,帶領民眾尋找記憶中的古老路徑。

部落長老湯進賢表示,鄒族生活在廣大的山林中,因此必須通過山林的洗禮才能生存下來,遊客可以學習「用鄒的速度走進生活」,學習鄒族世代相傳的山林智慧、祭典與文化,還能學到獵人的野外求生技能。

湯進賢指出,在山林間生活,必須要認識山林植物的妙用,例如:葛藤的葉子搗碎可以殺菌;羊齒蕨的球根和秋海棠的莖可以解渴;松木的油脂豐富,可以當作火種生火;竹子更是妙用無窮,是建材、製材,也是食材。

端看經驗,並非每節都有水

他說,竹子生長快速,是鄒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法寶,獵人在山林間若渴了,一時找不到山泉,經驗豐富的獵人,會以獵刀敲擊竹節,截取竹筒裡的貯水飲用;竹筒水滋味甘美,但並非每一節都有貯水,是否能取到竹筒水,端看獵人的經驗。

湯進賢表示,鄒族的竹筒飯相當有名,作法是將泡過水的糯米放進桂竹筒內,再用火烤熟,飯中帶有桂竹的香氣;過去獵人上山時,會隨身攜帶竹筒飯,方便在森林中用餐。如果沒有餐具,只要截取一小段竹子,馬上就能做成竹杯、竹筷。

此外,在沒有電視機、手機的年代,鄒族孩子的玩具都要自己做,例如竹槍、竹箭、風笛等,都是用竹子做的。過去部落的孩子,總是人手一把竹槍,想玩就自己動手做,比準度、也比遠度,是簡單又有趣的天然童玩。

————

新聞來源:人間福報

新聞網址: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599407